第3章:名称与量词:空无一物是某物吗?
最后更新于
最后更新于
上一章我们考察的推断包含“或”和“并非”这样的短语,它们添加到完整句上或者连接完整句后构成其他的完整句。但有许多推断看上去以完全不同的方式工作。比如,考虑下面这个推断:
前提和结论都没有一个部分能独自构成一个完整句。如果该推断是有效的,那么其有效性是源自完整句的内部结构。
传统语法告诉我们,最简单的完整句由一个主语和一个谓语构成。这样,考虑下面这些例子:
Marcus 看见了那头大象。
Annika 睡着了。
有人打我。
没有人来我的派对。
每句话的第一个词是句子的主语,告诉我们这句话是关于什么的;其余的是谓语,告诉我们关于主语说了什么。那么,这样的句子什么时候为真呢?拿第 2 个例子来说,它为真,如果主语“Annika”指称的对象具有谓语表达的性质,即睡着了。
都很好。但第 3 句话的主语指称什么呢?那个打我的人?但也许没有人打我。没有人说它是一个真的语句。第 4 句话的情况更糟。“没有人”指称谁呢?《镜中世界》里,恰在爱丽丝遭遇狮子和独角兽之前,她偶然碰见正在等信使的白方国王。(由于某种原因,当信使出现时,它看上去像一只兔子一样仓皇失措。)当国王遇见爱丽丝时,他说:
“朝路上瞧瞧看,然后告诉我你是否看见了……[信使]。”
“我看没人在路上”,爱丽丝说。
“真希望我也有双这样的眼睛,”国王以烦躁不安的语气评论说,"能看见没人!还是在那么远的距离!啊哟,在这个距离这样的光线下,我最多只能看见真人。”
卡罗尔在这里开了个逻辑玩笑,正如他经常所为。当爱丽丝说她能看见没人时,她不是在说她能看见某个人——不管是不是真实的人。“没人”不指称某个人,或任何其他事物。
像“没人”、“有人”、“每人”这样的词,现代逻辑学家称之为量词(quantifiers),它们有别于像“Marcus”和“Annika”这样的名称。我们刚看到的是,即使量词和名称都能充当句子的主语,它们一定以相当不同的方式在起作用。那么,量词是如何工作的呢?
这里是一个标准的现代回答。一个情形由一集对象所装备。在上面这个例子里,相关对象是所有的人。我们关于这个情形的推理中出现的所有名称,都指称这集对象中的某一个。因此,如果我们把“Marcus”记作 , 指称的就是这些对象中的某一个。如果我们把“很高兴”记作 ,那么语句 在该情形为真,当且仅当由 所指称的对象具有由 所表达的性质。(出于他们自己的乖张理由,逻辑学家通常颠倒次序,把这句话记作 而不是 。这只是约定问题。)
这明显是无效的。如果在相关论域里没有对象被爱丽丝看见,在相关论域里有某个对象被她看见就显然为假。
你可能会认为,这是毫无意义的小题大做——实际上,这种做法只是糟蹋了一个好笑话。但并非如此,它要严肃得多,因为量词在数学和哲学中的许多重要论证中都起着核心作用。下面是一个哲学论证的例子。一个很自然的假定是,没有什么事会毫无理由地发生:人们不会无缘无故生病,汽车不会没有故障就抛锚。于是,每件事都有原因。但引起每件事的原因可能是什么呢?显然不能是任何物理对象,比如某个人,甚或也不是宇宙大爆炸之类。这些东西本身也是有原因的。因此,它必定是某种形而上学的东西。上帝就是那个显而易见的候选者。
现在,这两个不是逻辑等价的。第 1 个可以由第 2 个推出。如果有某个东西是所有事的原因,那么当然,每件发生的事都有这样或那样的原因。但如果每件事有这样或那样的原因,并不能推出有某个相同的东西是所有事的原因。(试比较:每个人都有母亲,这不能推出有人是所有人的母亲。)
这种版本的宇宙论论证利用了这一歧义。在谈论疾病和汽车时,所确立的是 1。但该论证马上就接着问那个原因是什么,此时假定 2 是已经确立的。而且,这一滑移是隐蔽的,因为在汉语中,“每件事都有原因”可以用来表达 1,也可以用来表达 2。还要注意,如果把量词换成名称就没有歧义了。“宇宙背景辐射是由大爆炸引起的”就毫无歧义。很可能,未能区分名称与量词是人们无法看出歧义的一个更深层的原因。
本章要点
现在考虑语句“某人很高兴”。这句话在该情形为真,当且仅当在这集对象中有某个对象很高兴,即集合中某个对象,称它为 ,使得 高兴。让我们把“某个对象 使得”记作 ,那么我们可以把这句话记作:“ 很高兴”,或:——如果记得我们可以把“很高兴”记作 。逻辑学家有时把 称作特称量词(particular quantifier)。
那么“每人都很高兴”呢?这句话在某个情形为真,若相关集合中的每个对象都很高兴,即,集合中的每个对象, ,使得 很高兴。如果我们把“每个对象 使得”记作 ,那么我们可以把它记作 。逻辑学家通常把 称作全称量词(universal quantifier)。
现在不难猜出我们会如何理解“没人很高兴”了。这句话就是指,在相关集合里没有对象,,使得 很高兴。我们可以用一个特殊符号意指“没有对象,,使得”,但事实上,逻辑学家一般不这么做。因为说没人高兴就是说并非有人高兴。所以我们可以把它记作 。
这种对量词的分析向我们表明,名称和量词起作用的方式是相当不同的。特别的,“Marcus很高兴”和“某人很高兴”被记作截然不同的 和 ,这一事实就表明了这一点。此外,它还向我们表明,表面简单的语法形式可能会产生误导。不是所有主语都是等同的。这种解释还顺便向我们解释了,为什么本章开头那个推断是有效的。让我们把“给了我那本书”记作 ,则这个推断就是:
很明显,如果在某个情形由名称 指称的对象给了我那本书,那么在相关集合中就有某个对象给了我那本书。作为对照,白方国王由爱丽丝看见没人,推出她看见某人(即“没人”)。如果我们把“被爱丽丝看见”记作 ,那么国王的推断就是:
这是一种版本的证明上帝存在的论证,常被称作宇宙论论证(Cosmological Argument)。人们可能会以各种方式反对这个论证。但其核心是,该论证有一个巨大的逻辑谬误。语句“每件事都有原因”是有歧义的。它可以指,每件发生的事都有这样或那样的原因,即对任何 ,都有一个 ,使得 由 引起。它也可以指,有某个东西是所有事的原因,即有某个 ,使得对任何 , 由 引起。假设我们把相关论域的对象考虑为所有的原因和结果,把“ 由 引起”记作 ,那么我们可以把这两种意思分别写成:
因此,正确理解量词是很重要的——不仅对逻辑学如此。“某物”、“空无一物”等等这样的词并不代表对象,而是以完全不同的方式起作用。亦或是,至少它们可以代表对象——事情不完全是那么简单。再考虑一下宇宙。要么它在时间上向过去无限延伸,要么它开始于某个特定的时间点。事实上,关于这件事的真相,物理学在不同时期告诉我们不同答案。不过,不用担心这一点,让我们仅仅考虑第二种可能性。在这种情况下,宇宙是从空无一物中形成的,或者至少是物理上的空无一物,因为不管怎样,宇宙就是所有物理对象的总和。现在考虑“宇宙由空无一物形成”这个句子。用 表示宇宙,将“ 由 形成”记作 。那么,根据我们对量词的理解,这句话就应该意指 。但它不是这个意思,因为在第一种供选择的宇宙论解释下,这个公式同样为真。在这一解释下,因为宇宙在过去的时间上是无限的,就完全不会形成。特别的,它并非由某物形成。当我们说在第二种宇宙论下,宇宙由空无一物形成,我们是指它由“空无”这种东西形成。因此,空无一物可以是某个东西。白方国王毕竟也没有那么傻。
语句 在某个情形为真,若在该情形中由 指称的对象具有 表达的性质。
在某个情形为真,当且仅当该情形中有某个对象 使得 成立。
在某个情形为真,当且仅当该情形中的每个对象 都有 成立。